「海洋佔了地球七成面積。要真正走遍世界,來學潛水吧。」

不知什麼時候把學潛水加到to-do-list上,或許是看過海洋館的大魚缸後。
跳進海中,與成千上萬的海洋生物暢泳,比看大魚缸真實得多,更重要的是,我們都是自由的。

初次潛水忘了吃暈浪丸,甫上水便吐出早餐,讓魚兒也開餐

首次潛水只是在三四米深的海底進行練習,例如潛鏡入水或沒有氧了的處理方法,後來四次才跟著教練潛。控制浮沉是一門學問,比想像中困難。我想我是四名學生中最不濟的那個,起初在水底跪著也不能,潛潛下又無端浮或沉。有次教練發現了罕見的大魚躲在珊瑚隙中,叫我們看,我轉身,突然浮上水面了。又有次不能自已地下沉到珊瑚礁,被長著一根根尖刺的海膽包圍著,生怕被刺到,越掙扎越浮不起。教練叫我緊隨其後,方便立即拯救。我不敢遠離他,所以我看到的風景主要是他的蛙鞋。不過還是熟能生巧,潛多幾次就大概掌握到如何控制浮沉的竅門。

撇開以上的小意外,潛水總括來說是值得最少試一次的。我們潛近了一艘二戰時期的戰船,幻想著自己是探險家,在沉船中尋寶。不過後來得知,戰船原是在2011年由泰國海洋部門捐到Koh Tao,為的是造個Dive site吸引更多遊客。(但它還是千真萬確的二戰戰船喔。)夜潛景像又是另一個世界,夜行生物紛紛走出來,雞泡魚、墨魚、海鰻,還有滿地海膽。潛得高高的免中招,雖見教練用手觸碰過牠們的刺,並沒有我想像中的堅硬,但還是不敢接近。

過程中最花氣力的不是潛水,在水中手可以不動,以最慢速度踢腳就可。最累的是由船上一躍而下的動作或是從水中爬上船的動作,背上沉甸甸的氧氣筒變得舉步為艱,每次也要船家或其他教練的幫助才能跳落水或上船。潛完水的晚上都睡得很好。

五天內潛了十次,包括一次夜潛,得到可在開放水域深潛三十米的資格。說實,頭幾次潛也不太喜歡,更說不上是享受。在船上吐得唏哩嘩啦,教練多次問我are you ok,我都說ok,可是他不知道我是多麼愛逞強,轉個頭又跑到船邊把早餐吃過的Nutella餅吐出來餵魚。水底沒有水面般大浪,確是沒那麼難受,但只想快點完結上岸,沒心情與魚兒打招呼。

後來幾天,他預早給我暈浪丸,千叮萬囑叫我上船前呑下,船家每次見我上船也會問我吃藥了沒有,怕我害死海裡的魚。雖說不太享受,但千里迢迢來到,把心一橫連進階課程(advanced adventure)也上了。到最後一天,看到一群群熱帶魚在身邊游過,震撼了視覺,我感覺與海洋終於連結上,我喜歡上它了。

Open Water Diver (OWD)是潛水入門級別,落水前要先上理論課,學習如何組裝潛水裝備、了解身體在潛水中的變化及解釋稍後在水中會做些甚麼。其後要完成四次潛水和考試,才能獲得OWD資格。而Advanced Adventurer (AA)則是入門進階,兩天內潛五次,會教用指南針辨認方位,及可深潛至三十米。

文、圖:Lililittlethings

更多潛水旅遊的資訊,可以參考全新潛水旅遊網站「潛行世界」